骨釘的基礎:
1. 在矯正時的牙齒移動過程中,『錨定』是很重要的觀念,哪些牙齒要移動、往哪裡移動、移動多少距離,這些都是在矯正治療前就必須仔細評估與計畫的,當牙齒要移動更多的距離、朝向相反的生理方向移動、或是要移動到任意想要的位置時,就需要更強大的『錨定』力量,以達到更理想的治療結果。骨釘通常會用在一些較為困難的案例,例如:阻生牙、暴牙、露齦笑 (笑的時候露的牙齦過多)、深咬、戽斗等等。
2. 骨釘的正式名稱為『暫時性錨定裝置』(TAD, 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 又稱 『迷你骨釘』、『微骨釘』、『矯正微植體』,是一種固定在在齒槽骨上作為加強矯正錨定作用的暫時性裝置。
3. 骨釘依材質分為醫療級不鏽鋼和鈦合金兩種,一支骨釘的直徑通常是 1.5~2mm,長度約在 8~14mm,真正植入齒槽骨以及牙齦內的長度約為 5~10mm。
4. 牙肉分為『可動的』和『不可動的』牙肉,通常骨釘會建議植在不可動的牙肉邊緣,優點是比較好清潔,但是常常會因為不可動牙肉的不足、或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方向或力量時,導致骨釘被植在可動的牙肉上,這時候在清潔時就會比較容易刺激到牙肉而不舒服,一旦疏忽清潔就更容易會因為發炎而導致骨釘鬆脫。
骨釘的植入:
1. 植入骨釘時會上麻藥,植入的過程十分快而且大多沒有不適,傷口是很小的,通常也不會有明顯的出血。
2. 在麻藥退了之後可能會有不舒服的侵入感,持續約 1~3 天,若是不舒服建議服用止痛藥。
骨釘的取出:
1. 取出的時機為不再需要骨釘的時候,可能是治療中途,也可能是齒顎矯正療程全部結束時。
2. 骨釘的取出通常不需要麻藥。
3. 骨釘取出後的傷口很小,正常清潔即可,應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漱口水,傷口約 2~3 天內即可恢復。
骨釘的清潔:
我一般會建議使用牙刷即可,或是輔助使用棉花棒沾漱口水;然而清潔的工具有很多種,其實『只要是自己喜歡、並且能每天確實清潔的,就是好工具』。
1. 牙刷或電動牙刷:主要工具,簡單好用,如果牙肉健康,其實把骨釘當作自己的牙齒,使用牙刷輕柔地清潔骨釘周圍的牙肉即可,但要小心牙刷頭不要撞到骨釘。
2. 單束毛牙刷:當骨釘的位置太邊緣時,單束毛牙刷能更容易清潔到隙縫處。
3. 牙間刷:可以清潔到隙縫處。
4. 棉花棒:當牙肉有發炎現象而且較為疼痛時,建議使用棉花棒沾不含酒精的漱口水輕輕擦拭。
5. 沖牙機:輔助用,沖洗時要小心力量以及方向,避免直接對著骨釘沖,插電式沖牙機的力量是很強的。
骨釘注意意事項:
1. 每支骨釘都是全新,並且經過高溫高壓消毒,植入後若是出現發炎現象,大都是因為清潔不佳導致。
2. 清潔骨釘時若是發生流血的現象,就代表牙肉在發炎,此時更應該要加強清潔。
3. 當發現骨釘周圍的牙肉剛開始出現紅腫發炎時,通常是因為平時的清潔維持不佳,建議先加強清潔為主。若腫脹發炎持續數天未消,或甚至牙肉增生導致骨釘的頭沒入牙肉內時,則建議立即回診。
4. 當骨釘有鬆動的現象時,建議立即回診。
5. 治療中可能會因為治療的需求而要更換骨釘位置,通常是因為要提供更理想的方向或力量。
6. 骨釘有時候會因為角度的關係而容易和口腔內粘膜摩擦,導致破皮或是口腔黏膜潰瘍的問題,這時候建議可以用軟蠟作為緩衝,包住骨釘的頭以避免過度摩擦,口內潰瘍的部分也可以塗抹口內膏來抑制發炎,以及作為另外一層的緩衝。
7. 最後再強調一次,『骨釘務必要保持清潔』,避免發炎的現象而引起骨釘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