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矯正要不要拔牙?』
這幾乎是每位患者或是家長一定會關心的問題,然而,矯正到底要不要拔牙?為什麼需要拔牙?
矯正到底要不要拔牙,這其實一直是矯正歷史裡始終存在的爭議,最有名的就是矯正學之父 Dr. Angle 曾經公開禁止矯正拔牙,並且嚴厲譴責施行拔牙矯正的醫師,然而 Dr. Angle 過世後,他的弟子卻提倡拔牙的矯正治療才能有最佳的術後穩定性,當然之後這一說法也被質疑了;至今,矯正到底要拔牙還是不拔牙的問題仍然時常會被提出來討論,就可以知道這『一直是個沒有絕對定論的議題』。
為什麼矯正需要拔牙?
因為『空間不足』。當牙齒亂,排列凌亂的牙弓要排列整齊,前面的門牙往外翻,或是暴牙的牙弓要往後退,這些狀況就需要『空間』來重新分配牙齒的位置,一但所需要的空間較多,通常是超過 6mm 的時候,這時候就很適合利用拔牙來一次獲得大量的空間。
有不拔牙的矯正方式嗎?
除了拔牙之外,還有許多種取得空間的方式,譬如:
Expansion (牙弓擴張):因為現今食物的製作越來越精緻、不需大力咀嚼的關係,家長也越來越偏好將食物煮軟爛、或是剪碎成小塊再給小朋友吃,這會導致牙弓發育不足而容易造成齒列擁擠。齒顎矯正治療時就能藉由牙弓擴張的方式將牙齒排列成一個理想的卵圓形曲線,然而,牙弓擴張能獲得的空間有限,每擴張 1mm 牙弓能獲得 0.6-0.8mm 的空間,所以適用於患者牙弓發育明顯不足,並且矯正所需的空間較不多的狀況。常見的牙弓擴張工具如:牙弓擴張器、自鎖式矯正器、隱形牙套 (隱適美)。
Distalization (遠心移動):將後方的大臼齒或是整排牙弓往遠心 (後方) 移動來獲得空間,來排列前牙或是讓前牙後退治療暴牙。牙齒的遠心移動隨著矯正裝置的研發和進步,從過去的頭套 (headgear),到了近代的骨釘 (TADs)、以及隱形牙套 (隱適美),讓牙齒後退越來越容易辦到,單邊能往遠心後移的量大約是 3mm。
Interproximal reduction(牙冠修型術):藉由修磨牙冠的牙釉質來獲得空間的方式。這適用在當上排或下排的牙齒相對來說比較大顆時,就能夠利用修磨牙齒的方式獲得些許空間,除了能獲得 4-6mm 空間之外,還能讓上下牙齒的比例一致,以得到更良好的咬合。
哪些人不適合拔牙矯正?
外觀臉型較凹或塌陷、牙齒間有多餘的空間、睡眠或呼吸道有問題、大舌頭,這通常是不建議拔牙治療
哪些人適合拔牙矯正?
牙齒亂、暴牙、嘴唇凸、本身就有不好的牙齒,這通常就是很適合拔牙的齒顎矯正治療
矯正拔牙還是不拔牙的機率比較高?
歐美為主的高加索人種 (Caucasian race) 在矯正拔牙的比率是很低的,因為他們的牙齒大多不亂,而且鼻子又高又挺、下巴又十分有肉,所以大多不需要拔牙。然而亞洲為主的蒙古人種 (Mongolian race) 鼻子和下巴較平坦,一旦牙齒亂就容易有暴牙或嘴凸的傾向,因而就很常見利用拔牙來獲得大量空間的治療方式,因而拔牙的比例就比較高些。根據2008年北醫齒顎矯正科的拔牙病例分析,目前國內拔牙矯正的比率為52%,不拔牙的比率為48%,大約是一半一半。
結語:
到底矯正要不要拔牙?一般來說在矯正諮詢時也大多會給予不同的治療計劃以供選擇,畢竟要獲得空間其實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並不僅止於拔牙(例外:極度暴牙或凌亂就可能只建議拔牙或甚至手術)。然而坦白說,矯正醫師其實心裡大多會有個『 理想的治療計劃 ideal treatment plan』和『妥協性的治療計劃 compromised treatment plan』,並不是說妥協性的不好,只是這樣的治療方式可能是為了迎合患者的喜好,因而導致結果可能沒那麼理想、可能會花更多時間、或是比較不好達到理想的結果等等。因此,當你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時,建議你,不妨『尊重專業』,詢問你的矯正醫師有沒有推薦哪一個治療計劃比較好,他會根據他的專業和經驗給予最適合你的治療選項,相信你的醫師,尊重專業,會讓日後的矯正療程更順利。